走進了新課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成為教育者共同關注的焦點。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賴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就像給掌心的沙子留點空間,也許就不會有沙子從指縫漏掉了。因此,應該遵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
教學與學習原則反映了教學過程中的客觀規律,是長期教學與學習實踐經驗的總結。教師自主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有其自己的原則,我們試圖在一般教學原則的基礎上,構建教師自主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體系。
一、主體性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要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認知活動的主體。教師對學生施以指導,只有引起了學生的主體內化活動,在自己的身心結構中逐步接受過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動發展。主體性原則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自身素質的創造、構建和養成。教師要有意識地由教向不教轉化。
二、整體性是教師自主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
整體性原則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1、從激發學生主動地掌握知識(學會),到主動地發現問題、探索知識(會學)。
2、制訂多元化的教學目標,一是全面、完善扎實的雙基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二是制訂具體的總目標、階段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兩個目標序列的集合點定在課堂,通過課堂教學去實現。
3、優化學生學習心理,把教學看作是一個具有潛移默化性質的陶冶、滋養的過程。
4、創設愉快、合作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激發學習的內驅力。
三、差異性是教師自主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可行保障
由于遺傳素質和后天教育的不同,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我們要看到每個學生在受教育前有不同的認知結構和個性特征,教育是在這個基礎上開展的,目的是要在學生原有基礎上形成新的主體性。
自主教學是一種承認差異性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前提下,提倡個性發展的教學活動。教學差異性原則要求教師認真的研究學生,看到差異;要用溫和的態度、真誠的心對待學生,善于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正確區分哪些需要褒揚、一般的關懷、特殊的指導;要正式差異,因材施教,首先找到造成差異的原因,其次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注意教學藝術,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要正確引導,喚起主動,引導學生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給他們提供展示特長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自覺、主動地將差異向好的方面轉化。
四、交互性是教師自主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手段
從信息論的角度來看,教學系統中的活動實際上都是信息活動,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信息的傳輸、接收、處理、反饋的過程。自主教學強調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是信息源,又都是接收器,師生的行為即時反應,又是信息。從而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傳輸帶來的弊端。自主教學的交互性原則要求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教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組織合理的課程結構,讓師生能在教學活動中活躍起來;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形成師生間、學生間、學生自身內部的多向反饋結構;要加強教學中的評價與反饋,引導學生自主評價的活動,參與信息交流的組織與調控。
五、延伸性是教師自主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力細胞
自主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面對復雜的教學活動,自主教學的一些構建也存在著發展演進的問題。簡而言之,自主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體系。延展性原則要求教師要時刻關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發生的變化,在選擇教學方法和形式時考慮更廣泛的因素;要認識學生的潛能是不可限量的,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對自主教學的基本要點進行再認識;要看到教學方法、手段的不斷發展、完善,為自主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要研究現代教育技術對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展帶來的深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