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讓孩子覺得學習是輕松的 ◎ 通過心理調節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 3、在學習中加入“游戲”的因素 5、幫助孩子從沮喪中振作起來 4、集中注意力學習法 五、引發學習興趣的四種方法
1、首先讓孩子做“會的內容”
◎ 孩子表現不自信時,不露聲色地讓他(她)做一下以前做過的題。
◎ 從愛學的功課人手,有助于攻克不擅長的功課。
◎ 把主要精力只集中到一門功課上,體驗滿分感覺。
◎ 感受學習外的成功體驗。
2、讓孩子對學習的印象不再是“痛苦”與“黑暗”
◎ 最好對孩子說“別勉強!”而不是說“學習去”。
◎ 如果每天讓孩子學習1小時,開始就要有2小時的要求。
◎ 使用提議式而不是命令式。
◎ 不要問孩子“是學習還是玩兒?”,而應該問孩子“你想什么時候開始學習?”
◎ 讓整天看電視的孩子選擇:是出去跑腿,還是在家學習?
◎ 孩子就是不學習,你不妨問他(她),是休息還是學習?
◎ 消除孩子對學習的抵觸心理。
◎ 將趣味游戲引入學習。
◎ 給別人找錯可以讓孩子熱衷做習題。
◎ “有趣的文具”可成為孩子學習的“促進劑”。
◎合理分配學習時間。
◎ 通過抽簽讓磨蹭不學習的孩子選擇學習。
4、把日常生活與學習結合起來
◎ 讓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計劃也許會使他(她)愛上地理。
◎ 讓孩子學會剪報也許會使他(她)留意政治、新聞。
◎ 領孩子去參觀博物館。
◎ 全家人至少每天有一段在一起學習的時間。
◎ 留意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 平時散步、購物、訪友時拐進書店,瀏覽群書。
◎ 學習所需要的45分鐘注意力,通過平時的生活訓練來獲得。
◎ 父母不妨偶爾送一些超過孩子閱讀能力的書籍。
二、促使孩子想學習的訣竅
1、調節孩子學習的心態
◎ 新學期到來后,更換所有的學習用品。
◎ 給孩子準備各種筆調用具。
◎ 更換“全新感覺”的學習環境。
◎ 如果覺得孩子學習厭倦了,就讓他(她)試著換一門功課。
◎ 嘗試制定“禁學時間”。
◎ 重大考試后,以款待的方式激勵孩子。
2、把孩子喜歡的功課培養成擅長科目
◎ 在房間里張貼漫畫和廣告畫也能使孩子對學習感興趣。
◎ 讓孩子就他(她)關心的問題進行報紙剪貼收集。
◎ 向孩子“贈書”會激發孩子的專家意識。
◎ 對孩子喜歡的東西刨根問底,有助于孩子養成調查研究的習慣。
◎ 利用家教的擅長學科來培養孩子的擅長科目。
◎ 讓孩子擁有一個自己的寵物或花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3、一樣小東西可能使孩子愿坐下來學習
◎ 房間、書桌、照明、百科全書和參考書會成為孩子熱愛學習的契機。
◎ 讓孩子將其寶貴的收藏品放進他的抽屜中。
◎ 孩子學習時,把周圍光線調暗,只在書桌—正點一盞臺燈。
◎ 把字寫得很大貼在墻上,有助于創造記憶氣氛。
◎ 把書散放于家里各個房間,營造一種學習氛圍。
◎ 睡前讓孩子寫幾行日記,可以使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4、讓孩子喜歡學校和老師
◎ 消除孩子不喜歡學習的附加因素。
◎ 不要強迫孩子拿出成績單。
◎ 即使低分也要找出可予以表揚的部分。
◎ 讓孩子穿他“看中”的衣服和攜帶他(她)喜歡的物品上學。
◎ 家人一塊吃飯時,不露聲色地稱贊某位老師。
◎ 不應該以“一喜一憂”,而以“既苦既樂”的心情看待孩子的成績。
◎ 孩子失敗時,給他(她)尋找“同伴”予以安慰。
◎ 孩子考不好也要鼓勵他(她)目光朝向未來。
◎ 孩子略顯沮喪表現時要安慰,這不過是下次飛躍的充電期。
三、幫孩子找到學習順利的竅門
1、讓孩子感受學習是如此輕松
◎ 大字印刷的書籍可提高孩子的閱讀速度。
◎ 盡量挑選盡可能“薄”的習題集或課外練習冊。
◎ 挑選馬上能看到答案的參考書和習題集。
◎ 房間里不僅要制作計劃表,還要劃紅圈制作“完成表”。
◎ 把孩子用過的書本和練習冊堆在顯眼的位置,增其成就感。
2、幫助孩子調整學習次序
◎ 如果學習2小時,就每半小時換—種學習內容。
◎ 避免枯燥、單調的題海戰術。
◎ 孩子做習題時,故意讓他(她)停下來,以使記憶深刻。
◎ 放完30分鐘的音樂,就讓孩子去學習。
◎ 孩子學完后,讓他(她)再看一看下一次學習內容的起始部分。
◎ 最好不要讓孩子飯后馬上就學習。
3、提高學習效率
◎ 讓孩子在學習開始前進行削鉛筆、整理課本、準備稿紙等準備工作。
◎ 要想讓孩子開始學習,就和孩子一起收拾他(她)的書房。
◎ 不要呵斥孩子在桌前擺弄鋼筆或咬指頭等行為。
◎ 讓孩子從他(她)愛學的功課開始學。
◎ 讓孩子必須學習時,定下結束時間比定下開始時間好。
◎ 把寫作業的時間定在孩子愛看的電視節目開演前。
◎ 用鬧鐘將學習結束時間定上。
◎ 假期讓孩子玩到不做作業就來不及的時候。
◎ 讓孩子制定家庭學習計劃時,注意有效時限。
四、樹立孩子能學好的自信心
1、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做許多小事
◎ 在小事上多表揚孩子。
◎ 在孩子玩的高興時,鼓勵孩子的學習。
◎ 尋找孩子擅長的與學習相關的技能,并引導孩子留意這種技能。
◎ 替孩子挑選一學就會的小事,體驗成功滋味。
◎ 如果孩子極度厭學,就稱贊他(她)與學習無關的性格和愛好。
2、讓別人替自己對孩子說
◎ 聽膩的話讓別人說對孩子來講有新鮮感。
◎ 讓孩子的爺爺和奶奶來教誨。
◎ 當著朋友和鄰居的面表揚孩子。
◎ 讓孩子和同伴一道學習,他(她)就不得不學習。
3、充分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
◎ 故意給孩子使激將法,對孩子說:這個,你干不了。
◎耗著。
1、興趣暗示法
對那些不喜歡的科目,可以采用興趣暗示法。
比如對數學,在學習之前,首先進行熱身運動,摩拳擦掌,面帶笑容,看著數學,大聲說:“數學,從今天開始,我要喜歡你啦!”“可愛的數學,我要對你產生興趣了。”“教學,我會滿懷興趣地學好你!”
每次學習數學之前都大聲暗示自己,堅持三個星期,甚至更長一些時間,這些語言就會深入潛意識,一但進入潛意識,你對數學的興趣就真正建立起來了。
很多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同學,一拿起書就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甚至厭煩、恐懼,從而關閉了自己的靈性之門,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甚至無效。
當作摩拳擦掌、面帶微笑進行自我暗示時,就會產生一種愉悅感,厭煩、恐懼的情緒都被沖散,心靈之門漸漸打開,要學的知識就容易吸收進來了。
作為學生,學習是自己的職責,在我們不可以改變課程的情況下,那么只好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痛苦也是學,快樂也是學,我們為何不去選擇快樂地學呢?
在學語文時,暗示自己:“學好語文很快樂,我對語又充滿興趣。”
在學數學時,暗示自己:“學好數學很快樂,我對數學充滿興趣。”
此法可適用于任何一門課程。當你快樂地學習的時候,你已與興趣結緣了。
2、增強自信法
人往往因為自信而成功,也往往因為缺乏自信而失敗。19世紀的思想家愛默生說;“相信自己'能’,便攻無不克。”拿破侖甚至講:“在我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這個詞。”正是沒有這個詞使他南征北戰,橫掃歐洲大陸。
事實上有許多學生正是缺乏學好某門課的信心,產生了畏懼心理,喪失了興趣,所以要建立起學習的興趣,可以從增強自信心入手,具體有如下幾個步驟:
① 想象自己曾獲得成功的事情,努力回味那種成就感,以獲得對學習的興趣。
② 令人愉快的事物總能激發興趣。所以盡量想愉快的事情,如“我今天將再學會10個單詞”,“今天又學會了方程式的解法”,讓自己知道今天超越昨天,樹立起“每天多做一點,就是成功的開始”的信念。
3、弄假成真法
戴爾·卡耐基有句名言;“假如你假裝對工作感興趣,那么這種態度會使興趣變成真的.并且消除疲勞。”這種經驗可以很好地應用在學習的興起培養上;如果你對某一門課或對學習不感興趣,你就可以訓練自己假裝對它感興趣,并堅持下去,必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首先,訓練自己面帶微笑。當面對著自己不喜歡的課程時,不要愁眉苦臉.要讓自己面帶微笑,并要從心底里愉悅起來,保持一種快樂感。
然后,用肯定、簡短的語句宣布:“我很喜歡你!”“我對你很感興趣!”
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后,就會解除心中的排斥感.真的發生興趣了.這種方法并不是說“心想事成”,不是講我“想”怎么樣,就可以怎么樣,它要求你在心里產生學習興趣之后,立即著手,深入研究下去,將這種興趣轉化為深入學習的動力。
4、興趣遷移法
面對不喜歡的科目時,也可以運用這種興趣遷移法,利用自己對其他科目的興趣來帶動不感興趣的那些科目,訓練時進循下列做法:
① 問自己愿不愿意把這門課學好,用肯定的語言來回答自己,比如“我一定能將數學學好”,“這些單詞我很快就會背了”。這樣反復默念,形成一種潛意識。
② 進行身心放松訓練。盡量坐舒適.慢慢做三次深呼吸,將心情放松,不要感受到壓力。
③ 想象自己上所喜歡的課時的情景,讓心情快樂起來。
④ 想象自己上不喜歡的課時的情景,然后就上喜歡的課時的愉快心態遷移到不喜歡的課程上,讓自己面對不喜歡的科目時也有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
⑤ 立即開始學習。
勤奮努力+正確方法+講究效率=成功
這就是愛因斯坦列下的著名成功公式。他把勤奮看成是成功的首要因素,說明要取得任何形式的成功,都必須具備勤奮精神。培養勤奮精神,首先要加強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明確學習目的,立志做一位未來社會的成功者。
市場競爭的機制決定了優勝劣汰,進入21世紀后,如果沒有過硬的本領便不能為社會做貢獻,不勤奮學習就無法適應新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勤奮不能只是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恒,永不停息。當然,時代發展到今天,勿需我們“懸梁刺股”,更不用“映雪夜讀”,但前人的勤奮精神,永遠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個具備勤奮精神的學生,即使頭腦不太聰明,但仍有可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一個具備勤奮精神的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即便沒有背景,沒有靠山,但仍有可能取得較大的成功。
考查一下社會上所有的杰出成功者,無一不是具有勤奮精神的人。當社會選拔人才的時候,一個具備勤奮精神的人,也是最受青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