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教師間的相互學習、觀摩研討,提升教師整體的授課水平,推動我校初中部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根據初中部本學期工作計劃,經研究決定,我校于12月1日開始在初中部范圍內舉行賽講活動。在經過第一階段的賽講和評分推選,最后脫穎而出十位優秀教師參加了本周的決賽。
12月7日,決賽如火如荼地展開,首先是前期的說課環節。各位老師精心準備,大膽展現自己的風采。經過激烈角逐,最終名次新鮮出爐。
一等獎 張紫依
歷史學科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還承擔著向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任,中學歷史教學應該體現學科的人文內涵和課堂形態的人文性。在《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課程中,張紫依老師將本課知識設計為“起·鑿空之路”、“承·繁盛之路”、“轉·經營之路”、“合·絲路之魂”四個篇章,將學生們所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家國情懷聯系起來,貫徹了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情景、神入歷史,突出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快樂中汲取知識、感悟精神。繼往開來承絲路精神,博學篤志展成長之路,不僅是一句簡單的結語,更是激勵孩子們前進的動力。
一等獎 馬小燕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因每個人的存在而不同,人生而為人,我們的一生都在追尋生命的意義,探問生命。馬小燕老師通過西游記中,妖怪都想吃唐僧肉為導入引出本節課主題《生命可以永恒嗎》,并以人物故事為主線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很好的發揮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認識到:人不應因害怕失去而不去擁有,死亡只是一種結果,關鍵是要看我們怎么活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樹立向死而生的人生態度,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奮斗和奉獻之中去。讓我們的人生更有價值,生命更有意義。
二等獎 王麗霞
本節課講的是八年級上冊物理《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點》一節,根據物理這一學科的特點,剛開始由小實驗導入,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列舉了生活中大量的汽化事例,使學生真正將課堂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現象聯系起來,體現了物理來源于生活的學科特點,同時還結合視頻讓學生們直觀地掌握了沸騰的知識點,整節課同學們在實驗中探求新知,在思考中明白道理,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等獎 趙丹丹
趙丹丹老師的課是圍繞服裝類的新名詞進行價格的提問,趙老師首先設置了兩個轉轉盤和給動漫穿衣服的游戲,讓孩子們寓教于樂,記憶單詞,然后用聽聽力的方式引出句子的教授,在這個環節中她還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砸金蛋的大比拼,使得孩子們更加積極活躍,最吸引人的還是她最后的情境展示,讓孩子們扮演商店店員和服務員,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二等獎 于瑤瑤
于瑤瑤老師的語文課堂《狼》,導入部分通過學生精彩的情景表演,既幫助大家回顧了課文情節,又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開始本節課的學習。整堂課圍繞“依文識人物”、“據文探主旨”、“體驗細反思”三個環節展開,每個環節設置相應的探究題目,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最后的辯論活動,將課堂推進高潮,學生參與度高,課堂反應熱烈,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三等獎 司若男
司若男老師帶領2005班一起學習了部編版新增編目《穿井得一人》,整節課以“玩”貫穿始終,“玩”誦讀、“玩”翻譯、“玩”故事、“玩”寓意、“玩”改編。把一個故事玩了個遍,孩子最喜歡玩。整堂課 通過三句話體會人物心理、去標點橫豎排斷句、提供補充注釋學生自行翻譯、多種形式誦讀形式、講故事環節以原本第三人稱上帝視角轉換成第一人稱講述,使學生熟悉了課本,學生表演還原故事情節等都設計新穎,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整節課,狠抓重難點,變式中學習,多角度參悟。課堂像溜溜球一樣忽緩忽急、忽上忽下,自如地靈活地旋轉。
三等獎 李育英
李育英老師所講述的九年級英語《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主要內容是各個國家的人們第一次見面,應該如何打招呼,所以李老師用有關禮儀的視頻導入,視頻由本班學生自己演繹,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形式新穎。上課的過程中,李老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讓學生自己展示各國禮儀,孩子們切身體會,更加容易記憶。
三等獎 孔丹
孔丹老師講述的九年級物理課《15.2 探究焦耳定律》,從同學們童年時期的一件趣事引入,整節課圍繞焦耳定律,先講述定義,再根據科學探究7步法: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等完成實驗,再聯系生活展開電流熱效應的應用與控制。而且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生動有趣的完成了一節物理課。
三等獎 張麗娟
本節課張麗娟老師以觀察為起點,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能力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情景引入,激發興趣,學習過程體現自主,知識結構循序漸進,轉化思想有機滲透,注重了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給學生構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舞臺,使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理解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并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探究、發現和創新能力。
三等獎 郭彤瑤
郭彤瑤老師的課程是《線段的長短比較》,首先讓同學們找出生活中比較物體長短的實例并說出比較方法,通過最直觀的比較身高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師生共同探索用直尺圓規作與已知線段相等的線段,動手操作,體驗數學中的幾何魅力。
12月11日上午二節課后,在弘毅樓四樓會議室召開了賽講表彰總結大會,武建山教改顧問、趙晉峰副校長和教研室賈小進老師分別對此次賽將活動進行了點評,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隨后又為獲獎教師頒發了榮譽證書。
一次次的磨課,一點一滴的積累,一步一步地成長,每位教師都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相信在經歷這樣一番磨練之后終會破繭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