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工作是平凡的,然而又是舉足輕重的。我在平時工作中,尋求多種溝通方式,把握好溝通的時機與技巧,與學生以及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培養孩子健康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第一、我們要多問、巧談、善觀。在平時工作中我就利用多問、巧談、善觀來對學生進行了解。多問,開學時,問問他們有什么新的打算,過一段時間,還問問他們能不能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在與家長接觸中經常詢問學生在家里的生活、學習習慣、性格特點、家庭教育等,我就能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學各個方面的情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存在問題。巧談。和學生談話有時在課堂、辦公室等正式場合,有時在課間、操場、等以非正式場合。不管在什么場合談話,要想談得好,有收獲,關鍵是要選準交談的突破口,從學生最熟悉、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使他們解除顧慮,打開心扉。善觀。作為班主任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慧眼,不僅要觀察班集體的變化,更需要透過每個學生的細微表現發現其思想本質,真正做到知微見著。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妥善處理,把工作做在前頭。
第二、理解、寬容、關愛——學生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良行為,甚至錯誤。面對成長中的學生,我們要多一點關愛,多一點呵護,多一點耐心,多一份寬容。有次臨考前,我準備進教室的時候,有個女生和我說有人打架了,我進去之后,發現是班里的衛生委員和另一個女生起沖突了,細問之下,因為不服從衛生委員的管教,便開始動手。
第三、與家長溝通方面,要有目的的進行溝通, 獲得家長配合,我平時家長溝通談話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事先約定,請家長某日來校談話,這時我就會充分考慮談些什么話題,從什么角度入手,談幾個要點,什么是重點,最后落實些什么問題,要達到什么目的,大約需要多長時間的時間——這些都需要在腦子里考慮成熟,打好腹稿,見后時就有條不紊地聊天、交換意見,從而實現預定目的。第二情況是家長到校來見孩子時遇到我,而與我談話,此時他就將我們在校的情況簡要地向家長反映,同時提出希望他的孩子在學習上要達到什么目標,在表現上有哪些優缺點,交代希望家長配合做些什么工作等等。要把握好“情”與“度”,“情”字當頭,讓家長了解到你也很關心孩子,但是也要有一定的原則。我在開家長會的時候說,您愛您的孩子,這個孩子是我班里的四十分之一,而我作為班主任,得愛班里的每個孩子,請大家支持和理解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