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天地
教師學習資料(七)——導學案設計要求
時間:2017-04-09    瀏覽:3348


    教學設計必須最終落實到對教學活動進程的設計,即“教學模式”設計。導學案又集“導”、“學”、“練”、“測”、“評”等功能于一體。它要經歷從“無形設計”到“有形設計”兩階段。所謂“無形設計”包括研讀課標、鉆研教材、課程資源開發、把握學情、策略構思等,這些是看不見的設計。它融教師的教育理念、知識底蘊、情感態度、教育機智、語言表達于一體,并以潛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師的頭腦中。“有形設計”即指通過設計產生的有形的結果性文本材料——導學案。
    一、 研讀課標作指南
    1、課標對教材作出了明確的界定,這是導學案設計的基本出發點。
    教材既不是唯一的教學材料,更不是唯一的學習材料,導學案設計在內容的選擇上不能“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所以提倡教師和學生要“走進教材”,又要“走出教材”。
    2、課標提供了課程編寫的基本思路,這是導學案設計的基本思路。
    按照課標的理念,教科書基本含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內涵包括內容、編排體系、呈現形式。其中,教科書內容的選材標準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挑戰性的、有豐富的學科內涵的內容。而編排體系倡導探究式的呈現方式。這就是為什么在導學案的設計上主張要體現探究性、情境性原則的依據。
    3、課標提供了課程內容的目標要求,這是導學案設計的具體指導。
    與教學大綱不同,課標提供了教學內容的學段目標,而沒有指出這個目標是哪個年級,應該在哪個學期達到。這就給教材編訂提供了發揮的空間,同時也給學校進行學段課程改革和教學整合搭建了平臺。
    作為教師而言,應該依據課標并對照教材,從課程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整體考慮每一節課。
    4、課標提供的實施建議,可以提高導學案設計教學策略的能力。
    課標的實施建議,包括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和評價等方方面面的實施建議。比如語文課標提出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5、課標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鑒為課堂教學案例。
    比如歷史課標“收集過去的一些購物票證,如布票、糧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場經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類似這樣的案例,就可以直接或者稍加整理拿來使用。也提醒教師在進行導學案設計時,設計生活化、真實性的學習情境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意義。
    二、用好教材促發展
    教師必須要有新的教材觀,要由過去“教教材”變為“用教材教”,同樣學生也要由過去“學教材”變為“用教材學”。有人說過去是“教師帶著教材走進學生”,現在是“教師帶著學生走進教材”,其實還應該再改一下,是“教師和學生一起走進課程”。第一種只會教書(那學生來配書本);第二種的先生不會教書,是教學(拿書本來配學生);第三種也就是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
    各個版本的教材各有不同,如果有條件的話,教師應該搜集多種版本。
    教師要在教材的使用上把握好“四度”即:深度、廣度、梯度和角度。
    三、學情調查是起點
    學情調查貫穿了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主要從學情調查的內容、學情調查的起點、學情調查的時間、學情調查的對象四大方面來分析(詳見后)。
    四、分層設計重差異
    1、分層設計學習目標
    目標的設計不僅僅要考慮普遍性,達到“下要保底”還要本著“上不封頂”的原則考慮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研究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提供“自助餐”式的學習目標,亦即分層設計學習目標。
    在分層設計目標時,往往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容易設計為分層目標,像這樣的情感目標就不適合設計為層次性目標。
    2、分層設計問題
    導學案在學習內容的設計上,特別強調問題式設計,遵循“問題層次化,問題探究化,問題情境化”的設計要求。就問題層次來講,根據目標要求,一般從認知層面、學生層次、內容難易度等方面將問題分為A、B、C、D四個層次。
    A層:知識水平層次,由學生自主獨立完成,一般在課前解決。
    B層:理解水平層次,要求學生能把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和生活掛鉤,形成融會貫通的銜接。通常由學生合作學習完成。
    C層:應用水平層次,學以致用,能解決例題和習題。通常由學生展示探討完成。
    D層:拓展水平層次,要求學生能把知識、經驗和社會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掛鉤。通常由教師點撥學生完成。
    此外,根據學段或者學科特點,課堂問題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星級:基礎性知識(識記或理解);二星級:綜合性應用。包括本堂課內知識點的綜合、新知與舊知的綜合;三星級:拓展性應用。
    3、分層設計學習程序
    導學案設計在高效課堂上因課型的不同而出現不同層次的學習程序設計。從課型講,往往有綜合課、自學課、展示課、反饋課等課型之分,也有其他組合的課型。
    一是綜合課型的學習程序:明確目標—自學(包括獨學、對學、群學)——展示——整理學案——達標測評——學習反思。其中展示又可細化為“小展示”和“大展示”。
    二是自學課型的學習程序:明確目標—問題導學—自主交流—疑難反饋—成果總結;
    三是展示課型的學習程序:明確目標—分工展示—互動生成—整理學案—達標測評;
    四是反饋課型的學習程序:問題導學—自我反饋—對子幫扶—交互評價—全面提高。
    4分層設計展示板演
    對于有層次、有梯度的綜合性問題的展示,有時可以預設到導學案里,有時根據課堂進程即時性生成。如預設中認為較難的問題,大家已經掌握了,就不再按預設的要求機械的分工展示。
    5分成設計評價標準
    一般是通過高效課堂專門的評價體系來體現,比如為了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課堂表現,在評價上往往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諸如多給小組積分,多給展示機會,小的物質獎勵,提供某些學校活動安排或學校學習資源利用的“特權”等等,總之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而在導學案中主要通過學習目標設計來體現所要達到的標準,其落實要在課堂上呈現,所以要與評價制度結合使用。
    6分層設計達標測試
    導學案集“導學”、“導練”、“導測”、“導評”、“導思”于一體,教師不再安排其他作業。達標測評有很多方式,比如可以對子測評、小組長檢查、教師抽查、達標測試、開放性研究小課題等等,形式多樣,實現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從而實現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導學案在設計達標測評題目時,一般按照題目訓練由易到難5﹕3:2的難易層次來設計達標測評題目。
    五、學法指導在其中
    導學案不是教案,更不是習題集。它要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尤其要體現學習過程的方式方法指導。教師要把過去研究“教法”的精力全部用到研究“學法”上來。研究學法就是研究教法,但研究教法卻不是研究學法。如在高效課堂上,研究指導學生如何開展有效自學?如何整合課內外資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如何進行問題展示?如何進行問題質疑?如何用好糾錯本?如何用好雙色筆?如何整理學習筆記?如何進行自我反思?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
    六、集智備課作保證
    作為一個高質量的導學案設計,發揮集體的智慧是明智之舉。有關集智備課的內容詳見專題論述。

 

0
恰同學少年 相聚鳳華學校
聯系電話: 0356-2227188
晉ICP備05000609號-1
国产萌白酱在线一区二区,亚洲成a人网站在线看,一区二区欧美视频在线,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级高清视频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亚洲色婷婷爱婷婷综合精品 |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精品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 亚洲日韩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