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巧玲
——我是一個初三的政治、歷史老師,最近幾天一直在您的博客里轉悠。您的許多文章打動了我,您的許多教育思想值得我學習。感謝上天讓我認識了您。偶然之間發現了您的博客,最近一個星期一直在看。我女兒正在上初中,初二。我也特別想讓她認識您。能夠認識一個好老師不容易。我把您博客里的好多東西講給她聽,我還把您的博客介紹給了我周圍的人。是您自己的才華吸引了許多人。
——呵呵。謝謝你的關注。這段時間我正在考慮怎么繼續堅持下去。空間到期了,域名注冊也到期了……你告訴我的這份關注堅定了我堅持做下去的信心。
——我特別想采用您的新華網5分鐘法,不知道初中政治能不能用?也沒有信心,害怕自己用不了。
——應該是可以用的。我們區里實際上就是首先在初中政治課堂上實施的,效果很不錯,后來才推廣到高中政治課堂。
——我想問問您,在課前點撥新聞準備嗎?
——新華網5分鐘只是其中一種模式而已。我是采用每節課新華網5分鐘的方法,老師和學生都沒有辦法準備,臨時的考驗。考查平時的積累。
——如果是跟教材聯系不太緊密的新聞,需要自由發揮時,說不出什么來怎么辦?
——我們區有初中老師讓學生自己收集材料,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而且給學生的評說進行打分評比,其中有一個加分條件就是學生搜集的材料和課堂內容有聯系。學生在搜集材料之前主動去熟悉即將上的課的教學內容,這樣就把課前五分鐘的時事評說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而且養成了學生預習教材的良好習慣。
——是不是自己每天看新聞,自己找考查點,每天先鍛煉自己?像我們農村學校,學生不找材料怎么辦?
——這里的材料可以寬泛一些,不要局限于重大時事材料,生活中的都可以,這樣農村孩子也可以有發揮機會了。談自己所見所聞也可以,這樣內容就廣泛了。這是一個初中教師在實施過程中總結提升想出來的方法。他也遇到學生說的內容與教學的東西沒有任何聯系,于是就想出這樣一個方法。
——好辦法。
——我覺得這個方法非常好,做到了學生的評說與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努力,養成了學生主動去預習課本的習慣。一舉幾得的好方法。
——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也用新聞點評嗎?
——當然可以。我每節課用新華頭條的方法主要是在高三復習時采用,這樣學生總是可以有話可說的。
——在預習新課時,要求學生找出新聞或身邊的事?
——當然可以呀。具體方式可以很靈活的。
——非常感謝,劉老師。試題,你們讓學生自己講題嗎?
——這個我倒沒有,不過初中有老師這樣做,而且讓學生講一節新課的都有。
——其實劉老師的新聞點評,就是學生在自己設計問題,自己講題了。那講學稿現在很普遍,您認為可行嗎?
——有點這個思路。我倒覺得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有的內容是需要老師的作用,這樣才能把學生引到知識的深處。
——我們認為講學稿特別占用學生時間,大部分都用來做練習了。沒有發揮了最初用講學稿的初衷。
——這種講學稿模式僅僅是應試的一種變形而已。并不能真正讓學生體驗學科的魅力,不能把學生帶到更深入的理解去。所以節節都是學生活動,學生往往不能形成比較深入的認識,對許多東西的理解往往很膚淺,停留在表面上。有的內容,只學生去體驗,可以放手讓學生活動,但是有的內容需要學生達到一定的思維高度,就需要老師的豐富去幫助學生提升。
——很有同感。你們學生背課文用老師檢查嗎?我總認為,如果背不過課文,他點評時不會運用知識。
——我是從不檢查的。作業和習題都是學生自己做,自己核對答案,有問題再問我。每個學期開始我是連題帶答案同時發給學生,然后學生就根據教學的進度,自己安排時間完成。
——那您真是省心省力了。我們初中老師要是像您那樣,真不敢想象,那我們就真的解放了自己了。
——我就從繁瑣的檢查督促中解放了出來,有足夠的時間去豐富自己的積累,運用到課堂上,用課堂的豐富去打動學生。
——我們每天很辛苦的檢查學生背誦。明白了,提升自己是解放自己的關鍵。
——你所說的這種情況應該很普遍,暫時效果很好,但是老師就沒有時間積累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視野了。課堂上不能依靠學科本身的精彩和豐富去吸引學生,于是就只有越來越依靠強制、紀律和督促來迫使學生學習。老師自己很累,學生也很累。
——嗯,特別累,效果還差。對,我們整天跟仇人似的,每天都在斗爭。
——我覺得一個好老師應該想辦法從中走出來。如果走不出來,一輩子就會在課堂上掙扎。總是感到職業的倦怠,卻沒有職業的幸福感。如果我們終生從事這樣一種職業,那真是人生的遺憾。
——看了您的博客,我有一種解放自己的想法。我上半年的時候,還在很辛苦的檢查學生背誦政治和歷史。在做模擬卷的時候,我用學生自己講題,其他學生補充的方法,我們做的答案比標準答案要多好多點。我采用了小組合作答題,其他組補充,加分。學生積極性倒是挺高,也不知道最終效果如何。
——這是每個老師在自己職業生涯中遇到的一個坎,能夠意識到這個坎的存在的老師就會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能夠不斷想辦法提升自己,最終能夠跨越這個坎的老師才會真正體驗到教師這個職業的快樂和幸福。
——今年,我就感到自己幸福多了,每天點評學生講題的優點,找出不足。每天都有可以表揚的學生,每天都有學生不足之處被我點撥,我也不覺得學生笨了,自己的價值感也提升了。看了您的博客,我又有新的目標了:像您學習,提升自己。
——呵呵。好呀。堅持下去,然后多閱讀一些專業書籍,用自己的豐富去讓學生佩服你。當學生從內心里佩服你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學生都是可愛的,不需要你的督促,他們就會主動去學習,去感受學科帶給他們的輕松、快樂和收獲。
劉老師后記:理論聯系實際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原則,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落實這一原則,是每個政治老師都在探索和實踐的現實行動。江北區在全區中學政治課堂上推行了課前5分鐘時事評說的方式,在這個活動的推行過程中,每個政治老師都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大膽的各種各樣的嘗試。這些嘗試使5分鐘時事評說顯得多樣而精彩。
基本的模式是學生自己尋找時事材料,然后運用所學政治學科理論知識對材料進行評說,每節課前由學生走上講臺,面對全班同學進行評述。為了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的老師采取了把學生分組評分,相互之間進行競賽的方式;為了克服學生尋找材料的分散性,有的老師增加了時事材料與教學內容的關聯性,如果學生評說的材料能夠和該節課的教學內容密切聯系起來,就給予額外加分的鼓勵辦法。這樣就讓學生在尋找時事材料之前,自己主動去預習課本內容。
隨著這種課堂模式的推進,具體的方式方法不斷豐富和完善,政治學科對學生的吸引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魅力,鼓勵老師通過廣泛的閱讀,滿足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思維深度和廣度的需要,讓更多的老師能夠跨越教學中的這樣一個坎,讓學生體驗學科的魅力,讓學生學得輕松快樂,讓老師教得愉快豐富,真正實現教育職業選擇的快樂與幸福!